“把学生当成用户、客户和消费者,注重用户的体验感,客户的满足感,消费者的获得感”是富老师的教学理念。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教育环境,做线上有温度的直播教育,做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课程是每位老师都应当为之努力和奋斗的目标。
一、精炼课程核心内容,使教学内容简单化
(一)注重课程设计、简化调整课堂内容
根据授课时间和教学方式的变化,结合互联网+的技术手段,重新设计教学计划,简化调整教学内容,按章节或专题建立课程模块,并按进度进行有序授课。
(二)将教学内容碎片化处理
根据教学设计切割的模块,合理的碎片化教学内容,明确每次课程的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重难点重新设计适合或线上所用的教学资源。构建线上和线下衔接的教学内容模块。
(三)开发拓展学习资源
将重点、难点知识点做模块化切割后,设计、录制、剪辑多个“微课”,将线上课程资源化“整”为“零”,将常规的线下课程中部分内容适当“碎化”为多个“微课”,供学生课下自学了解。
(四)课程内容整合
每章节授课后,为防止“碎片化”导致的知识点过于零碎,录制“总结”单元微课,并整理主要课程内容大纲或思维导图,方便学生复习。做碎片化切割后的整合性工作。
(五)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充分利用线上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教会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养成自学的习惯,每节课后都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有反思、总结的过程。
图1 为学生整理的课程内容总结
图2 学生实拍的课后作业
图3 各章节线上教学资源
图4 各章节碎片化处理的微课
二、运用创新教学方法,引起并锁住学生兴趣
创新的教学方法要有创意,创意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做有温度的课堂教学、做有质量的教学设计。可以通过精美、有趣的课件、交流群的“热议”,适当的“角色反转”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课堂。
(一)创艺
创艺包括语言艺术、现代教学技术运用艺术、提问的艺术、互动的艺术等等,课堂教学要制造出美感,类似让观众欣赏一场表演。
(二)创忆
产生良好的记忆、最好是永久的记忆。课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并理解、消化更多的知识,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产生记忆。
(三)创益
教学不是单向的活动,是“教”与“学”的双向成就,学生和教师均要产生良好的收益,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四)创议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一味的输出,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要做到倾听学生的声音,鼓励学生“议论”,无论是正面与负面议论、课上课下互动交流都可以,学生只有发出声音,老师才能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
(五)创异
要敢于变化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适当变学生为主讲人,用一切办法把学生“吸引”在课堂上,不是被动的“控制”而是主动的参与。
图5 艺术化处理的课件
图6 群内的热议交流
三、用非常规教学时间,帮学生延伸对课程的理解
(一)课前点歌
课前播放学生点播的歌曲并送出祝福,让多数学生能提前进入直播间,并引起课前话题讨论。
(二)课前正能量
分享一些正能量语句,例如在五一期间热议的B站“奔涌吧,后浪”,倡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三)品牌故事
选出与课程有关案例、企业或品牌,介绍他们的发展历史、揭秘企业的营销模式、还有一些不被熟知的商业奥秘等。
图7 24次课前品牌故事分享
(四)小问题讨论
基于课上所学知识,问题简单,开放性问题较多,利用互动面板交流思考,启发学生思考。
图8 课前小问题讨论
图9 线上课堂的直播时长和互动次数
四、增加线上感情沟通,给学生一个有温度的学习体验
教育是有温度的。通过线上建群、添加好友,不仅丰富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也增加了师生在课余时间的沟通机会,形成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的新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充分的沟通有助于课堂管理和促进直播教学的授课效果。
图10 课余时间与学生的交流
五、专业与时代背景融合,推动课程思政拓展教学厚度
(一)搭建起课程知识与现实问题的桥梁,实现专业育人
让学生通过身边实例,感受专业知识在疫情期间所产生的作用,实现学科专业性同社会实践和时代背景的实践融合,甚至可以成为他们毕业论文的一个研究方向。
(二)搭建起现实问题与青年担当的桥梁,实现担当育人
结合疫情中的专业知识,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角度,选择一个侧面,选择一个事件来分析疫情中看到的,总结出的怎样的营销逻辑和启发,疫情期间营销应该如何去做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