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时不时会遇到的问题。
我的一位准备英语等级考试的朋友曾跟我说,当他眼下积累的任务越多,越会觉得手机好玩。就像有些人看似删掉了所有社交和游戏类app,但却在微信视频号刷起了短视频。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当他幡然醒悟已是日落黄昏。看了看今天的学习进度,1%,不禁感叹时间刺客的神秘力量,于是自责地打开单词书重复了10遍abandon......如此一天天循环,当时间真的来不及时,开始临阵磨枪,最终得到了一份不满意的答卷,然后陷入无尽的后悔与自我批评当中。
为什么我们要做的事情越多,反而越不想做,一边担忧一边控制不住地沉浸在娱乐活动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如何克服自己的拖延行为。
拖延的原因
1.决策评估错误
当我们评估做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为即将到来的考试而学习)的成本,以及将来不做的结果(要么是成绩差,要么是一个痛苦的学习之夜)时,我们往往会低估不做事的后果,习惯性的成为糟糕的决策者(Rabin,1999)。
当然这也可能是不擅长时间管理的结果。
2.低成就动机
最近的一项关于动机的研究(Grund& Fries,2018)表明,拖延更多地与个人价值观有关。
当我们的环境中有一些对我们很重要的东西,并且我们以特定的方式看待自己时,我们会倾向于成为高成就动机者,对成就的向往会让我们有更强的行动力,也就不太可能拖延。
相反,当我们更重视幸福感,并且不太注重个人成就时,拖延似乎会增加。
3.恐惧
面对待解决的事情,你是否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做不好怎么办?
人们的确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拖延,因为失败意味着暴露自己的弱点。这些人的拖延可能是心里没有底气,想要准备的更充分时再开始着手完成任务。
这些人往往喜欢进行外在的归因,一旦任务失败,第一反应不是找自身原因,而是归结于时间太紧迫,或寻找其他可以为自己开脱的理由。
拖延则已经成为了他们自我防御的武器。
4.回避
虽然拖延的原因并不唯一,但学者对于维持拖延的因素却达成了共识——回避。
那些未做的事大多是会引起焦虑或压力的事件,我们为避免这些负面体验而选择回避。但回避会导致我们剩余的时间更少,这又会引起我们更大的压力。整个过程形成一个回避循环。
有趣的是,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也许喜欢把任务拖到最后一分钟再去做。
他们把一件事被推迟到不能再被推迟为止,然后疯狂的完成它,这时身体的肾上腺素就会激增,到达一种高度欣快的状态。
5.其他原因
任务本身是否令人厌恶也是一个明显的影响因素。有时我们拖延可能是因为这项任务带来了不好的体验,谁会愿意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呢?
有研究显示,在较发达的城市中,生活节奏快,对效率的要求更高,同时人们也受到更多的时间限制(Milgram,1992)。拿做家务举例,上班族在忙碌了一天之后,看到未做的家务会十分头疼,因为洗衣服这件事没有为你带来快乐的体验,反而消耗了仅存的那一点精力,所以杂乱一点的房间布置更能让人安心。
但生活中的事并不都是快乐的,难道面对这些事只能痛苦的逃避吗?
也许,问题并不出在任务本身,而是你内在的一种情绪——焦虑
如何改善拖延
有些学者认为拖延是时间管理问题,事实上一些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想了解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可以翻阅往期公众号内容。
但拖延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管理问题,而是由情绪、认知、以及一系列外在因素共同导致的。
让个人利用日历、各种学习和工作技能等,有助于减轻对不做事的焦虑,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非常有效。
然而,像大多数行为干预一样,如果没有充分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这些计划的实行很快就会受到阻碍,并且计划本身可能会成为新的被拖延的事情(Richard& Philip,2019)。
每个人拖延的原因不同,找到自己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更容易行之有效的解决它。当你找到自己拖延的原因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自我接纳
接纳是应对情绪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颇为重要的一步。
我们在完成任务前很容易产生焦虑,这与自我批评不无关系。而这种批评反而会加剧你的羞愧与自责,也会让你在下一次任务开始前就产生焦虑情绪,陷入拖延的恶性循环。
因此,打破这种循环就要从源头入手。首先是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用鼓励和原谅代替自我指责。
当然,原有意念的改善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反复。当你再次发现自己的拖延时,你需要的是更多的鼓励与关怀而非自我批评。你能意识到自己开始拖延,恰恰说明你是一个有觉察力,和改变决心的人。
2.循序渐进
万事开头难,当我们开始一项新任务时,不妨将初始难度降低,越简单越好,保证自己可以百分百做到,以至于不好意思拖延。
比如一天1个俯卧撑,每天看1页书,一天只写50个字。两年后我们可能会拥有8块腹肌,读的书也是以前的4倍。这是美国作家Stephen Gass的真实经历,后来他把这些策略写成一本书畅销书,叫做《微习惯》。
虽然这些微小的习惯看起来没什么了不起的,但积少成多或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改变。
关键在于我们行动了,从一开始很多事都做不好,到现在已经能做好很多小事了,正是这些小事会带给我们一种信念,就是“我可以”。
3.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很多人对于任务一般有两种分类:未完成的和已完成的。
这种分类方式看似合理,但这也让我们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项任务往往是由过程贯穿始终。
关注过程可能会有更高的积极情绪体验,这是追求长期目标的重要正强化物(Kaftan&Freund,2020)。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的过程上,可以减少对失败的恐惧和对任务的厌恶,从而更好的把任务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1]Ted O'Donoghue,Matthew Rabin. Doing It Now or Later[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9,89(1).
[2]Axel Grund,Stefan Fries. Understanding procrastination: A motivational approach[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8,121.
[3] Milgram Norman A.,Gehrman Tsvika,Keinan Giora. Procrastination and emotional upset: A typological model[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2,13(12).
[4]Webb Richard E and Rosenbaum Philip J. The Varieties of Procrastination: with Different Existential Positions Different Reasons for it.[J]. Integrative psychological & behavioral science, 2019, 53(3) : 525-540.
[5]Oliver J. Kaftan and Alexandra M. Freund. How to work out and avoid procrastination: The role of goal focus[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020, 50(3) : 14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