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
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
7月13-14日,“红色井冈,蓝色梦想”社会实践团开启“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互动体验课程和室外教学点课程的学习,分别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大井朱毛同志旧居、小井红军医院、黄洋界、八角楼等教学点现场聆听红色故事,在马源急行军、自制红军餐、编草鞋、学红歌等体验课程中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在革命后代讲家风的课程中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学员。
精彩回顾
7月13日上午,学员们来到革命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在这里,中心教师杨思深情地讲述了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在静谧的空气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那是先烈们用生命谱写的壮丽史诗。纪念馆内陈列着烈士的照片和事迹,讲述了那段充满硝烟的岁月。全体学员庄严肃穆参加悼念革命先烈仪式,向烈士敬献花圈,整理挽联并三鞠躬,表达对英雄无限敬意与缅怀。在纪念馆前,我校学员刘子奇同学作为团员领誓,带全体学员重温入团誓词,以此向先烈们宣告继续奋斗的志向和信念。
中心王新新老师带领学员先后来到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走进朱毛旧居,泥墙上密集的弹孔、火烧后那面仅剩的黄墙,无不体现革命先辈们在艰苦条件下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并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
在小井红军医院,红军战士在恶劣条件下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入人心,学员们对革命先辈们坚韧不拔的精神肃然起敬。
7月13日下午,中心进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后代话永心·讲家风”访谈教学活动同时邀请了赵镕中将的女儿赵京娅、张蕴钰少将的儿子张旅天作为访谈嘉宾。
赵京娅老师讲述了其父亲对自己的言传身教和严格教导,以及其父亲在革命时期做出的贡献。
张旅天老师讲述了父亲张蕴钰少将为国家发展,义无反顾地加入“两弹一星”重点项目,深入西北地区铸就“马兰精神”。
此次访谈教学不仅让大家了解革命先辈对子女的言传身教,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7月13日晚,第二期全体学员分为两个团,展开了学唱红歌比拼活动。从经典曲目《红星闪闪》、激昂的《强军战歌》到充满深情的《映山红》,每一首歌曲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革命精神。学员们用嘹亮的歌声,唱出了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也唱出了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红歌教学让学员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深刻体会到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更加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
7月14日上午,我校实践团走进茅坪八角楼,学习艰苦奋斗与实事求是的精神。这座因独特八角形天窗而得名的建筑,曾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主要居所和办公地点。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在一根灯芯的微弱火光下,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实践团成员们在这里深入探寻八角楼的“思想之光“,领悟中国共产党领导井冈山斗争及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基因密码”。
7月14日中午,全体学员从茅坪出发,开启了马源急行军之路,踏上崎岖不平的黄泥小道,进入层层草堆松林,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搀扶,走过了急行军路途中最难走的一段路,走出丛林,映入眼帘的是美丽的乡村景色,学员们不禁纷纷发出对乡村振兴新面貌发出赞叹,到达村民家中后,学员们开始自己制作红军餐,体会当年红军和群众之间的患难与共。
学员们来到黄洋界。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而黄洋界则是摇篮的第一站。通过中心教师王新新的介绍,学员们了解到“群众力量”在黄洋界保卫战这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中的关键作用。沿着山路拾级而上,来到黄洋界纪念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金色大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与之相对的横碑镌刻着毛主席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一字一句都描绘着井冈山革命道路的艰辛与革命先烈的英勇不屈。站在黄洋界迫击炮的山巅处,巍峨秀丽、绵延不绝的山脉坐落在同学们眼前,曾经炮火纷飞、硝烟四起的井冈山,如今绿树青草葱葱,蝉鸣鸟叫不绝于耳,不禁引发人们心中无限感慨。
7月14日晚,学员们在基地认真聆听草鞋的故事,学习如何编织草鞋。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全员都积极投入到编草鞋的活动中,体会革命时期物资缺乏红军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进一步了解 “草鞋精神”内涵,它是共产党员艰苦朴素的不变本色,是牢记中国共产党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是复兴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动力传承,是一生坚守的坚定信念。
少年中国梦,壮志在井冈。实践团成员们追溯往昔烽火岁月,将英雄事迹镌刻心间;展望未来征程,共筑强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