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的故居
萧红故居纪念馆是全国德育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龙江对外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文明窗口。我校积极发挥萧红故居纪念馆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优势作用,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在学生实习实训、劳动实践教育的过程中探索实践育人的有效路径。4月12日,我校团委韩龙老师带领团学干部和青马学员代表近50人前往与我校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和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的萧红故居纪念馆,开展实践教育活动。
萧红简介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祖籍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董杜庄镇梁丕营村,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萧红故地
萧红生平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长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活动瞬间
萧红故居的解说员带领同学们参观了萧红纪念馆,并从萧红的童年身世谈起,为大家讲述了萧红的求学生活、感情生活、个人创作经历、她的离世、他人对她的追忆、她个人作品与生活的研究价值。同学们紧跟讲解员的思路看着纪念馆中的照片、真迹、塑像、感受这位伟大作家的传奇人生。
离开了萧红纪念馆,接下来参观的是萧红故居,解说员为同学们进行了解说,一言一语生动形象。同学们先后参观了萧红居所正房、“后花园”、粮仓、粉房、小偏房等房间,无论是照片还是火炕,磨盘或是斗,院子里的石桌子椅子,无一不是展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的风土人情。引发着同学们的联想,仿佛真正看到《呼兰河传》中,萧红笔下那些关于童年和祖父在一起的温情,真正看到当时百姓麻木卑微得过且过的生活状态。
青马学员李雯晴、张博然,在我校实习实践基地" 萧红故居纪念馆"进行现场讲解。萧红是一位爱国作家,尽管一生短暂,却给祖国文学宝库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和抗争精神。我们应学习萧红同志反帝、反侵略、求解放的爱国精神,反封建、反压迫、争自由的为民精神,敢于揭露、勇于反抗的抗争精神,勇于自强、不懈奋斗的拼搏精神。
通过此次活动,我校团学干部和青马学员们重温了红色历史,传承了红色基因,在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广大青年学生要积极领悟党史中的智慧光芒和精神力量,心怀“国之大者”,将“小我”融入“大我”,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扎根人民、至诚报国、服务社会,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中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