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习近平
英雄凯旋!
神舟归来!
欢迎回家!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结束了180多天的“太空出差”,荣归地球,这意味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取得圆满成功。
在太空的180多天,“太空出差三人组”绽放了一幕幕宇宙级的惊艳和浪漫:两次出舱,“感觉良好”,收获满满;两次“天宫授课”,惊奇不断;首次举办天宫画展,传递孩子们的梦想,点燃星火;太空拜年,别样浪漫;云闹元宵,才艺尽显……
一次次的天地互动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无尽探索和默默守护。从白纸到蓝图到飞天,他们托起航天豪情,把航天报国写进中国梦。
“出差三人组”中,翟志刚曾获得“中国青年五四杰出贡献奖章”,王亚平曾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在建团百年之际,为充分发挥青年典型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踔厉奋发、砥砺笃行,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们邀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以微纪录形式,讲述他们以初心照亮征程,以坚韧铸就力量,以拼搏成就未来,以情怀共筑家国梦想的硬核故事,展现他们把个人发展融入到强国伟业中,以不懈奋斗勇担青春使命的昂扬风貌。
今天,让我们走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看奋战在一线的有志青年们,如何接续前辈力量,传承航天精神,把梦想写在浩瀚宇宙,让青春闪耀星辰大海。
整流罩的一秒钟
冯韶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某研究室副主任,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2014年毕业后就加入长征五号研发团队,负责研制新型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
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作为“太空专列”,将航天员的太空之家“天和核心舱”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整流罩的分离技术被列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四大关键技术之首。
当时刚入职一年的冯韶伟成为了这一项技术攻关项目的负责人。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质疑巨人。”回想起当初的攻坚克难,冯韶伟这样感叹,“我们当时选择的路,是一条无论从理论研究、机理研究还是实验研究都几乎是空白的路。但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因为未来运载火箭的发展不可能停留在原来理论的基础上。”
在接下来两年的时间里,冯韶伟和团队顶住压力,成功完成了三次分离试验,支持了整流罩分离方案,也意味着长征5号B运载火箭的四大关键技术之首获得了突破。
首飞那天,万里晴空,整流罩成功展羽,“整流罩分离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大概持续不到一秒的时间,但是我们团队为了这一秒,付出了四五年的努力。
陪伴是对航天员最长情的告白
范高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空间站系统总体飞控技术负责人,2011年入职航天五院以来,她先后参与了“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和空间站的飞控任务。
“飞控”团队作为地面的“舵手”,24小时值班,时刻给予航天员和飞行器陪伴、支持,他们与航天员共同迎接新的每一天、按计划完成后续任务。
2022年3月23日下午,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天宫课堂”第二次太空授课。来自400公里高空之外的这一课,全程图像清晰、话音稳定,于此同时这座“太空之家”正以23倍于音速的速度环绕地球飞行,舱外是拥有200多度温差、充满宇宙射线的极端真空环境。
飞控团队是如何助力实现这样的“天地对话”?
据范高洁介绍,他们在整个预案中,连航天员实验演示中样品可能对舱内表面造成污染都考虑进去了。在片子中,我们一起去揭开最具人气的“天地对话”的神秘面纱。
100分是满分也是及格线
高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载人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2010年博士毕业以后,进入航天五院担任飞船工程师。
飞船工程师也被称为“航天员宇宙级试驾员”。
他们上千小时的测试、上百次的进舱出舱,只为确保航天员在轨飞行的每一项指令,每一个功能都是安全可靠的。
“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质量其实都是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的一部分。所以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犹豫”。高旭及所在团队曾经和“致命的一滴水”打了整整一年的交道。这一滴水,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了航天人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
“对于航天的考卷来讲,它的满分是100分,它的及格线也是100分,那么考了99分、98分,就不是不及格的问题,而是人命关天的问题。”高旭将航天事业比作一场必须取得满分的考试,一个人考取满分尚且不易,航天科技集团则需要17万余人以严谨的态度同时考取满分,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中国航天走过的六十余年岁月中被一次又一次完成。
打造航天员的“生命之塔”
钱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型号设计师。将航天员送上天的“中华神箭”长二F,就是出自钱航所在团队之手。
长二F是我国目前唯一一款载人火箭,成功率达到了100%。在它的顶端,一个类似避雷针的尖塔状装置就是被称为航天员“生命之塔”的逃逸塔。它承担着其中一项重大使命就是在火箭发射过程中万一发生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意外情况,要确保航天员瞬间逃生、安全返回。
“我们需要对这个永远都不希望发生作用的逃逸塔细心又细心,因为它作为守护航天员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必须是绝对可靠。”
“生死相托”这个词,在钱航的心里反反复复:“航天员进到你研制的火箭当中,就相当于是把性命托付给你了,我们必须得非常安全可靠地把他护送到太空当中去,才能对得起他这份信任。”
而这份“生死相托”的感怀背后,有一个什么样的传奇和豪情?
孩子们的航天梦 正待花开
在北京天文馆,经常能看到钱航担任志愿者科普航天知识的身影,这是他从学生时代延续至今十年的习惯。“航天科普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志愿服务,我们需要做好航天跟社会的一个桥梁,让他们从我们身边的航天故事中受到感染。”
这样的使命感源于钱航的高中时代。2003年杨利伟乘坐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送的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这一场景深深震撼了钱航:“我们用全国的力量,把杨利伟托举到太空,并且安全返回,这个历史瞬间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作为一个高中生,很自然的想法就是我也要成为这其中的一员,我也要为强大的国家去做点什么。”
天文馆、学校里,杂志上、电视里,钱航在多种场合,用多种方式丰富着航天科普志愿活动的形式,让“孩子们喜欢头顶上这片璀璨闪耀的星空”。
逐梦九天,中国人千百年来的共同梦想,也是一场前赴后继的时代接力。
此刻,同冯韶伟、范高洁、高旭、钱航一样,航天科技集团8万青年人正奋战在航天一线,占集团总人数近50%。他们在巨人的肩膀上创造新的高度,沿着先人的足迹向新的征程进发,以奋斗者的姿态拥抱机遇与挑战,汇聚于浩瀚星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点亮一束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