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刊推荐

【经典推荐】《了不起的盖茨比》

发布者:  时间:2015-10-23  浏览: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925年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小说的背景被设定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内,通过尼克·卡洛维的叙述展开。《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20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高居第二位,傲然跻身当代经典行列。

本馆文学艺术书库(一楼109室)和语言建筑书库(二楼211室)均有收录。索书号分为:中文版I712.4/6、I712.45/263(文学艺术书库)和英文版H319.4/277、H319.4:I/54(语言建筑书库)

内容简介

尼克从中西部故乡来到纽约,在他住所旁边正是本书主人公盖茨比的豪华宅第。这里每晚都在举行盛大的宴会。尼克和盖茨比相识,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尼克对盖茨比充满探究的兴趣。探究的结果是:尼克了解到盖茨比内心深处有一段不了之情。年轻时的盖茨比并不富有,他是一个少校军官。他爱上了一位叫黛茜的姑娘,黛茜对他也情有所钟。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盖茨比被调往欧洲。似是偶然却也是必然,黛茜因此和他分手,转而与一个出身于富豪家庭的纨绔子弟汤姆结了婚。黛茜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因为汤姆另有情妇。物欲的满足并不能填补黛西精神上的空虚。盖茨比痛苦万分,他坚信是金钱让黛茜背叛了心灵的贞洁,于是立志要成为富翁。几年以后,盖茨比终于成功了。他在黛茜府邸的对面建造起了一幢大厦。盖茨比挥金如土,彻夜笙箫,一心想引起黛茜的注意,以挽回失去的爱情。

尼克为盖茨比的痴情所感动,便去拜访久不联系的远房表妹黛茜,并向她转达盖茨比的心意。黛茜在与盖茨比相会中时时有意挑逗。盖茨比昏昏然听她随意摆布,并且天真地以为那段不了情有了如愿的结局。然而真正的悲剧却在此时悄悄启幕。黛茜早已不是旧日的黛茜。黛茜不过将她俩的暖昧关系,当做一种刺激。尼克终于有所察觉,但为时已晚。一次黛茜在心绪烦乱的状态下开车,偏偏轧死了丈夫的情妇。盖茨比为保护黛茜,承担了开车责任,但黛茜已打定主意抛弃盖茨比。在汤姆的挑拨下,致使其情妇的丈夫开枪打死了盖茨比。盖茨比最终彻底成为了牺牲品。盖茨比至死都没有发现黛茜脸上嘲弄的微笑。盖茨比的悲剧在于他把一切都献给了自己编织的美丽梦想,而黛茜作为他理想的化身,却只徒有美丽的躯壳。尽管黛西早已移情别恋,尽管他清楚地听出“她的声音充满了金钱”,却仍不改初衷,固执地追求重温旧梦。人们在为盖茨比举行葬礼,黛茜和她丈夫此时却早已在欧洲旅行的路上。不了情终于有了了结。尼克目睹了人类现实的虚情寡义,深感厌恶,于是怀着一种悲剧的心情,远离喧嚣、冷漠、空洞、虚假的大都市,黯然回到故乡。

作者介绍

弗· 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 1896~1940)美国小说家。1896年9月24日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父亲是家具商。他年轻时试写过剧本。读完高中后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在校时曾自组剧团,并为校内文学刊物写稿。后因身体欠佳,中途辍学。1917年入伍,终日忙于军训,未曾出国打仗。退伍后坚持业余写作。1920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从此出了名,小说出版后他与吉姗尔达结婚。婚后携妻寄居巴黎,结识了安德逊、海明威等多位美国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了20年代“爵士时代”的发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菲兹杰拉德成名后继续勤奋笔耕,但婚后妻子讲究排场,后来又精神失常,挥霍无度,给他带来极大痛苦。他经济上入不敷出,一度去好莱坞写剧本挣钱维持生计。1936年不幸染上肺病,妻子又一病不起,使他几乎无法创作,精神濒于崩溃,终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迸发心脏病,死于洛杉矶,年仅44岁。菲兹杰拉德不仅写长篇小说,矩篇小说也频有特色。除上述两部作品外,主要作品还有《夜色温柔》(1934)和《末代大亨的情缘》(1941)。他的小说生动地反映了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展示了大萧条时朗美国上层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面貌。

创作背景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个短暂而特殊的时期,史称“喧嚣年代”,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9年到美国经济大溃败之前的1929年这10年。

几个方面的因素构成了这个时代的特殊性。首先,美国正处在新旧交替的历史交叉口,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让美国从农业文明迅速进人了工业化的现代社会。同时,在一战后期参战的美国,因没有受到战争的重创反而大发战争财,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其时主要处于的政府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即主张让自由市场自行其道地运作,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干预越少,将能使经济运作更有效率。这创造了奇迹般的“柯立芝繁荣时代”。所以,当时美国国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交通、矿产、建筑业扩展迅速,电器、汽车制造业猛然倔起,汽车、电器设备、家庭机械、加工食品和成衣开始进人家庭,给不少美国人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舒适。地产交易、股票市场特别活跃,一些投机家在这类赌博性行业中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财富的多少成了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人们开始了盲目地赚钱,赚“快”钱,赚更多的钱;追逐变富裕,变得更富裕……同时,美国的享乐主义、斯宾塞的进化论和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大行其道,传统清教徒式的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所推崇的“勤劳节俭”等思想,逐渐被追求个人财富、享受物质生活等消费享乐主义所取代。

人物形象

盖茨比Jay Gatsby:少校军官,一生都在坚守一份爱情,他不缺金钱与社会地位,为了那份爱情,他不惜一切。默默关注的同时,希望又唤醒那曾经的爱人,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那样一个时代仍能坚守对爱与未来的憧憬。

黛茜Daisy Buchanan:盖茨比的情人,初期与盖茨比真心相爱,后来变了,是因为欺骗,是因为盖茨比内在低劣的贫苦。

尼克Nick Carraway:尼克由始至终参与并目睹了人类现实的虚情寡义,特别是盖茨比中枪后,他写信苦苦哀求那些达官贵人和盖茨比帮助过的人来参加葬礼,他失望之极,深感浮华若影、人生如戏,最后带着厌恶离开纽约。

作品赏析

(1)关于主题

“美国梦”从—开始落地生根,—直是美利坚民族的理想与追求,它本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却何以会走向了幻灭呢?盖茨比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种梦想,有的只是对物质的追求以及对成为“大人物”的渴望,却缺乏对为什么要拥有财富和拥有了财富后究竟应该怎样生存这样一些具有人类终级意义的问题的思考,这样的梦想终究是海市蜃楼,也必定是短视和没有延续力的梦想。

当金钱代表一切的时候,美国梦中原来包含的理想成分早已经不在。物质的美国梦虽然并不尽然是一个全部表达了美国精神的梦想,但美国梦的物质的一面给予人们这样的思考:在美国梦的物质梦想实现以后,究竟应该如想的精神梦想?其内涵究竟应该包含一些什么样的原则?没有—个社会能够仅仅依靠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去长期维持人们的生活意义和兴趣,人究竟要过的是精神生活,只有精神生活才是具有无限丰富发展的空间。这恐怕是一个有关人类生存意义的根本性的问题,包含对物质追逐的梦想就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梦想,是终将会幻灭的梦。

以向他人炫耀、希望得到虚荣和声望为特征的消费文化观使个人难以成功。成功人士要炫耀自己,就要体现出比别人高出一筹,也就是比别人更有钱,更有地位,更有智慧,甚至不惜夸大事实。他们希望其他人对自己卑躬屈膝。但下层人物面对这种虚伪的炫耀,有的会尽量回避,不愿意示弱;有的会产生歆慕,甚至嫉妒;有的会看不起这种虚伪的表现,而且会极力诋毁,在合适的时候把他们击倒。上层人物更是不愿意有人与他们平起平坐,对这些人百般打击。 这种人与人的关系中,美国梦必将被击得粉碎。以盖茨比为代表的底层人物的表现消费,表面上融入了上层社会,但事实上他们难以真正成为上流人物。盖茨比等人的表现消费是以模仿为基础的,这是由他们天生的自卑感造成的。盖茨比编造自己的过去就体现了这种自卑感,这使得他们只能在上流社会中寻找自己心理上的归属。而这种自卑感令他们永远难以摆脱从祖辈继承下来的肤色、方言、口音、习惯、风俗、生活方式和行为举止,给他们带来种种的不适,使得他们难以融入上流社会。盖茨比可以模仿,但却难以弥补与上流社会的差距。

盖茨比的死亡,是他一生的终结、梦想的破灭,“他……献身于一种博大、庸俗、华而不实的美”。同时也暗示了当时美国青年人盲目追求梦想的破灭。当时的美国社会,金钱至上,阶级森严,下层人,既使是暴发户,想挤入上流社会也不能被接受。虽然盖茨比乔装打扮,仿照上层人生活,外表、举止俨然上流人物模样,但他根深蒂固的下层人出身,蒙骗不了上流人“雪亮的眼睛”。而他不顾残酷的现实,一味地沉溺在梦想之中,是注定会以失败而告终的。

黛西对财富的热爱胜过对爱情的追求,为保护自己,她可以改弦易辙,决不陷入感情的困扰和义务当中,自私与无情是黛西的本性。作者对黛西性格的准确刻画,进一步揭示了主题。很多青年对黛西的外表无限倾心,也就是对“美国梦”的无限追求和向往。黛西的美使“美国梦”更具吸引力和诱惑力。黛西的华而不实、自私冷酷、浅薄无聊,预示着“美国梦”的废芜和不现实性,以及“美国梦”的无价值以及追求者的盲目性。冷酷无情、追求奢侈与财富是黛西的悲哀,无疑也就是所有上层人的悲哀。

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规范消费文化”以人与国家机构、社会组织的关系变成了消费关系为特征,正义和公正被扭曲了,国家机器不能给“逐梦人”一个公平的环境。“规范消费文化”是指“受某种价值规范支配的,传达某种集体意识或浴意识的消费行为方式”,就是说消费行为方式受到价值和规范系统的支配和调节。

不仅是盖茨比,任何一个想实现自己美国梦的人在当时的美国社会都受到三种消费观的深刻影响消费来纵情享乐;用消费来炫耀自己的地位和财富;用消费不择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但这三种消费观念会选成严重的后果,形成三大矛盾:1.自身的矛盾。实现美国梦需要有精神和智力支持,但享乐主义只重物质,不重精神,使人失去了发展的动力;2.个体与个体的矛盾。即需要别人的共同努力和合作.却又得不到;3.个体与社会的矛盾。个人的美国梦的实现而要有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但在腐蚀了的社会又得不到。这三大矛盾严重地阻碍了个人的成功,甚至阻碍着整个社会的进步。

(2)叙述者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选择尼克作为叙述人,以“只有被追求者和追求者,忙碌者和厌倦者”的身份和口吻孜孜不倦地讲述着盖茨比和黛西之间的爱的故事——其实尼克充当了小说故事的第一叙述人,面向的是读者;菲获杰拉德充当了小说故事的隐性或间接叙述人,是一个万能叙述人;而盖茨比则充当了小说的一号男主人公兼及小说中讲故事的第三叙述人,面向的是自己。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声音始终贯彻在尼克和盖茨比声音之中,并贯穿始终。

叙事学框架下的盖茨比是一个了不起的“美国往事“的叙述,看似是对盖茨比和黛西的个人故事的挽歌式的叙述,实则是对一段美国宏大历史焦虑的叙述。

这个故事框架下盖茨比的个人经历是作家菲茨杰拉德对大萧条时期之后的“爵士时代”的一个不安的叙述:它刻录着“爵土时代”及其伴随着这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具有深到的社会普遍代表性和认识价值。这个叙述从盖茨比的豪宅到美国人的梦想,都可被视为是对了不起的“美国往事”的一个忧伤而优美的文学追述,好似一只”驶向未来的船,却也无休止地梦回过去。”他从个人情感和理想入手将盖茨比塑造为一个当代英模式的、不切实际的、满脑子对世界充满虚幻梦想的、自认为是绅士派头的、幽灵式的性格,仿若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的人”,从而使整个作品仿若19世纪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安魂曲”——一首20世纪“爵士时代一美国梦”的安魂曲。

首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讲述人尼克是相对于作家菲茨杰拉德所塑造的读者喜欢的那种叙述人,也是一个“个人化的”,“自叙述的”叙述人,因为他不仅在故事之内,而且还担任主要角色。他是一个出众的人物,具有优良的个人品质。不仅如此,这个个性化的叙述人是作家本人的声音,同时也是叙述人尼克向读者讲述的声音。借此,尼克讲述着自己的个人历史、故事——1915年毕业于纽黑文,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22年又去了东部学金融,而后利用假期来到纽约,观察并侦探盖茨比及其从中历折射出的、当时美国整个爵士世界时尚而消费的社会历史情形。他对周围的世界和人充满了极度的天真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尤其“愿意和他人分享他所知道的有关秘闻和隐私”,包括自己的故事;他有着完整的身份———个来自于美国中西部的部落家族第三代传人。叙述人尼克巧效地拉开了叙述者与他本人的距离,以利于作品故事的被叙述;借此叙述,叙述人尼克直接端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比主人公盖茨比知道得多;他的叙述是“内在聚焦的”。也就是说,这个故事是由尼克从他这个固定的角度讲述的,并渗透着他个人的观点。

尼克还同时身兼“局外异叙述的”题述人,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他不在自己叙述的故事之中。作为一个旁观者,他与盖茨比联手奠定了一个典型的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爵士时代的挽歌式的神话叙事格调,叙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叙述内容,更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的结构叙述的大目的和大叙述显然是由几个严肃庄重而非轻薄的目的和次主题构成的:一是弥漫着些许神秘气息的罗曼司;二是极度的富有与美貌以及被满足了的穷奢极欲;三是爱的幻觉和强烈的地域感。其中有着对盖茨比与黛西罗曼司的、有着对盖茨比寓所的漂亮花园和豪华派对的、还有着对盖茨比葬礼的等等精神内容活动的叙述,尤其通过派对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在美国中西部或整个美国的日益盛行,显现出美国的时代精神构成和走向。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学院路群英街33号 邮编:150001

电话:86(0451)55250123

bat365在线官网-图书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sogou